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前沿科技

新型储能发展步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2-03-23 14:27:06 作者:单栗 点击:284 【 字体:

  位于广东省江门市的500千伏五江甲乙线增容改造工程近日顺利投运。工程投运后,从粤西地区输送来的电力将进一步满足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电力供应需求。图为南方电网广东电网能源发展公司工作人员在进行投产前的检查验收工作。
  温启文摄(人民视觉)

  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三道河子镇,该工程以发电为主,总装机容量为1200MW,单机容量为300MW,计划今年6月底全部机组投产发电。日前,该电站4号机组转子顺利吊装成功,标志着荒沟电站大件吊装进入尾声。
  张成茂摄(人民视觉)

  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支撑技术,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其中,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火电与核电机组抽汽蓄能等依托常规电源的新型储能技术、百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实现工程化应用。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明确六项重点任务

  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电力系统对调节能力需求提升、新能源开发消纳规模不断加大,尤其是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集中建设的背景下,新型储能建设周期短、选址简单灵活、调节能力强,与新能源开发消纳的匹配性更好,优势逐渐凸显,加快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势在必行。《方案》分别从技术创新、试点示范、规模发展、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国际合作等六大方向对“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的重点任务进行部署。

  在强化技术攻关方面,《方案》提出积极开展新型储能关键技术研发,采用“揭榜挂帅”机制开展储能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攻关,加速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在推动规模化发展方面,要求推动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常规电源协同优化运行,充分挖掘常规电源储能潜力,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和容量支撑能力……

  “我国在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方面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面向世界能源科技竞争,支撑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加快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机不容发。”该负责人表示,新型储能是催生能源工业新业态、打造经济新引擎的突破口之一,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加速新型储能产业布局面临重大机遇。

  尝试“多条腿走路”

  据了解,《方案》在多元化技术开发、不同应用场景试点示范等方面着墨颇多。

  从研发层面看,《方案》要求重点建设更大容量的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等储能技术试点示范项目,推动火电机组抽汽蓄能等试点示范,研究开展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试点示范。同时,拓展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应用领域,开展依托可再生能源制氢(氨)的氢(氨)储能、利用废弃矿坑储能等试点示范。

  从应用层面看,《方案》指出要配合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开发,研究新型储能的配置技术、合理规模和运行方式,同时还要提升海上风电消纳利用水平和容量支撑能力,探索开展新型储能配合核电调峰调频及多场景应用等。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景春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方案》尝试“多条腿走路”,鼓励“百花齐放”,针对的就是当前新能源消纳、利用中存在的短板。

  “一方面,我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具有全球领先的生产和装机规模优势;另一方面,我国新能源领域‘弃风’‘弃光’等现象依然突出,目前还没有哪一个储能技术能够实现广泛的商业化应用。《方案》采取因地制宜、多措并举的思路,积极为基于不同技术路径、适合不同应用场景的储能模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景春梅说。

  释放全新增长动能

  值得注意的是,《方案》鼓励各地在新型储能发展工作中,通过示范应用带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完善储能上下游产业链条,支持储能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

  目前,一些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新型储能领域。中国中化下属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依托锂电池和材料延伸上下游产业链,系统性布局了锂矿资源渠道、锂电正极材料、锂电池、锂电池回收等相关业务。如今,该公司正在推进配置大容量新型储能电站,为宁夏中卫、江苏连云港等多地的化工园区提供安全可控的新能源供电。

  “在发电侧,如果集中式的风电、光伏大规模和高比例地接入电网,会给电网带来较大的随机性和波动性;在用电侧,大量分布式新能源接入后,也将导致用电负荷预测的准确性大幅下降。此时,就需要新型储能提供重要装备基础和关键技术支撑,用以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实现电网安全可控。”该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本报记者,企业目前正充分利用化工园区的空余土地和输变电设施开发用户侧储能和共享储能,计划在2022年实现1GWh新型储能装机,到2025年实现不少于5GWh新型储能装机。

  “新型储能的发展,不仅有助于可再生能源实现‘应发尽发’‘能用尽用’,优化我国能源供给结构,还将形成一个技术含量高、增长潜力大的全新产业。新型储能发展有望使中国经济向着更高质量再迈出一大步。”景春梅说。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这个团长有“亿”点点牛,团了“441亿”

这个团长有“亿”点点牛,团了“441亿”
你见过最牛的团购是什么?团车、团房已经不新鲜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有亿点点牛的“团长”它带领7900多万人参与了一个价值“441亿”的大大大项目......说不定你也在里面哟~图片快点我!和小鲤鱼一起开启“渠妙”之旅吧!今天小鲤鱼带你感受一下7900万人“团购”的大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从2014年12月12日正式通水到20...

时隔6年回归影坛,演员张学友不止是表情包

时隔6年回归影坛,演员张学友不止是表情包
近日,电影《海关战线》曝出全新路透信息,导演邱礼涛,主演谢霆锋和刘雅瑟现身片场。影片以海关为核心,讲述了香港海关调查员周正礼,在上司兼好友张允南自杀后,惊觉事件背后牵扯到黑市军火走私。泰国情报员英追逐失踪拍档马克的脚步来港,与周正礼合作调查隐藏在KCS船运公司内部的重大秘密,揪出这起走私案幕后的军火商。...

严查假证!人社部开展“山寨职业证书”专项治理

严查假证!人社部开展“山寨职业证书”专项治理
记者17日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获悉,该部门近日印发通知,对面向社会开展的与技能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相关的技术技能类培训评价发证活动进行专项治理。据人社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段时间以来,一些机构和单位以新职业的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名义,随意举办培训、评价、发证活动,乱收费...

“阳性居家隔离不送方舱”是否可行?专家分析

“阳性居家隔离不送方舱”是否可行?专家分析
北京疫情仍在持续发展中。近日有居民在小区群里转发一则倡议接龙,内容为同意邻居阳性后居家隔离、不送方舱,类似处置目前是否可行?感染病专家11月27日进行了分析。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或密接本人来说,大多数人是愿意居家观察的,但是还需...

杨红樱:我希望把“马小跳”写成一部中国孩子的心灵成长史

杨红樱:我希望把“马小跳”写成一部中国孩子的心灵成长史
每个见到杨红樱的人,都会先被她那一口爽朗的“川普”所吸引。作为一个典型的四川孃孃,她语速快、调门儿高、讲话直截了当,聊起感兴趣的话题“说一下午也不觉得累”。反倒是拍照让她犯了难,因为她“希望在小读者心中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杨红樱的名字陪伴着许多90后、00后度过了童年时光,喜欢她的小读者能如数家珍地讲...

高校再回应举报学生翻墙奖励5000元:不能往钱上引导

高校再回应举报学生翻墙奖励5000元:不能往钱上引导
“ 服装学院 发现本学院有翻墙外出学生、其他学院发现服装学院有翻墙外出情况进行举报的同学,奖励5000元。 ” “学生私自翻墙外出:给予劝退或开除学籍处分;同宿舍同学知情不报,给予留校察看处分。 ”近日,有学生在网上发出 河南工程学院服装学院的防疫新规定,引起不少关注。此外,澎湃新闻记者通过学生了解到,河南工...

儿童急性肝炎之谜!苏格兰率先拉响警报,多少国家发病率高于基线?

儿童急性肝炎之谜!苏格兰率先拉响警报,多少国家发病率高于基线?
约占体重1/40-1/50的肝脏,位于我们身体的右季肋部和上腹部,在儿童中这一重量占比将更大。作为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肝脏承担着诸多功能:糖的分解、贮存糖原;参与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解毒;分泌胆汁;吞噬、防御机能;制造凝血因子;调节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在胚胎...

“把脉”污染防治 5位大咖共话环保机遇与挑战

“把脉”污染防治 5位大咖共话环保机遇与挑战
2020年是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和净土保卫战的收官之年,相对应的大气污染物减排、长江大保护、设施建设等也被列入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之中。 突出依法、科学、精准治污,壮大节...

2亿营收撑起3万亿市值,李嘉诚名下公司为何这么妖?

2亿营收撑起3万亿市值,李嘉诚名下公司为何这么妖?
2022年,有一家名为尚乘数科(HKD.US)的公司,2022年5月20日递交招股书,(美东时间)7月14日于纽交所上市,13个交易日间股价涨至1679美元/股,较发行价7.8美元/股上涨215倍,市盈率达到13560倍。股价甚至一度冲上2555.3美元/股,最高涨幅高达327.6倍,可谓2022年最大“妖股”。也正是这样一家公司,2021年的营收不足2亿港...

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置和环境监测情况(截止5月9日)

生态环境部通报全国医疗废物、医疗废水处置和环境监测情况(截止5月9日)
截至2020年5月9日,全国医疗废物处置能力为6119.3吨/天,相比疫情前的4902.8吨/天,增加了1216.5吨/天。 其中,湖北省能力从疫情前的180.0吨/天提高到658.4吨/天,武汉市能力从疫情前的5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