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地方城市

千万别和潮汕人吃饭

发布时间:2022-05-24 10:04:08 作者:单栗 点击:289 【 字体:

说起潮汕,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想到功夫茶。

然而,潮汕还有另一种和茶地位一般,不可撼动的食物:

粿(guo)。

作为同样令潮汕人着魔的食物,粿是潮汕的魂。

要了解一个潮汕人,别和他们吃饭,要和他们吃粿。

时年八节,潮汕人见面经常会问候上一句:

“吕食粿未?”

请问,这道题在问什么?

有跟潮汕人打过交道的或许就能脱口而出:“你吃粿了吗?”

错!

可以负责任告诉你,这要是放在考试,也就能拿老师一点安慰分,这不是翻译题,而是简答题。

正确答案是得看什么时候。

过年问你的时候,是吃酵粿了吗;清明问你的时候,是吃朴籽粿了吗;端午节问你的时候,是吃栀粿了吗......

倘若放在平常问,这道题几乎是无解,因为在潮汕,粿的种类堪比天上繁星。

一首潮汕歌谣唱得好:

“潮汕人,尚食粿,油粿甜粿石榴粿,面粿酵粿油炸粿,鲎(hou)粿软粿牛肉粿,菜头圆卡壳桃粿。”

在做粿方面,潮汕人不仅天赋异禀,还相当勤劳,两者结合便有了五花八门的粿品。

第一次去潮汕的,大概率会被各种粿搞昏了头。

虽然都是用米粉、面粉、薯粉等加工而成,但每一种粿形状、颜色、馅料、味道都是天壤之别。

最重要的,粿的命名方法是标题党。

鼠壳粿里没老鼠,只有鼠曲草粿皮和糯米花生等馅料。

红桃粿里没红桃,有的是香菇花生糯米等。

粿汁也不是我们喝的果汁,而是粿皮加上酱汁、卤大肠等等煮成的汤。

还有什么鲎粿、草粿、咸水粿、菜头粿等等命名都是如法炮制。

标题党也就算了,在潮汕吃同一种粿还像开盲盒。

端上来一盘红桃粿,你刚吃一个香菇糯米馅的,想着再吃一个时变成了甜糯米馅,再试一个变成了花生碎馅。

去完潮汕别人问你,红桃粿啥味道?你杵在原地五味杂陈,思考半天只能给出答案:不知道。

不咬上一口,你永远不知道粿是甜是咸。

这也不能怪潮汕人,毕竟粿包万物传承已久。

旧时,潮汕人出海谋生,其他食物不方便带,便用米磨成粉,身边有啥包啥制成粿。

饿的时候拿出来加热一下,就能扛过一日三餐。

现在看回,粿其实是先辈苦难岁月中的一点慰藉,更是吃苦精神的载体。

那些艰难岁月里的陪伴,让潮汕人更加坚定一点:万物皆可为粿。

代代相传至今,勤劳的潮汕人费尽心思研究出了许多种类的粿。

过节吃,喝茶吃,当三餐吃,当零食吃......所以今天粿已经和潮汕人密不可分。

对潮汕人而言,粿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其背后所承载的是刻进潮汕人骨子里的文化。

若想读懂潮汕,就得先读懂粿。

海边长大的潮汕人,以前谋生得看老天爷,隔三差五就得祭祀祈福。

久而久之,潮汕人就有了很多神仙要拜。

每逢初一十五得拜,过年过节得拜,求签祈福得拜,还有其他杂七杂八的当地习俗也得拜。

而在这些重要节日里,粿则是最为关键的纽带。

小孩子啥也不懂,但当父母做粿的时候就知道,要拜神了。

不管多忙,潮汕人都得抽出空来做粿拜神,什么时候做什么粿来拜都有讲究。

过年做酵粿、红桃粿,清明节做朴籽粿,端午节做栀粿......

潮汕人可以忘记吃饭,忘记上班,哪怕忘记睡觉都不会忘记做什么粿拜什么神。

因为不同粿,寄予了不同的美好愿望。

图1 | 微博@Jeyry

图2 | 图虫

拿端午节来说,被潮汕人称为五月节。

五月份在潮汕人眼里,是“恶月”。天气往往湿热难耐,滋生蚊虫,很容易让人心烦气躁。

所以潮汕人便将能清热的栀子捣碎,把栀子汁与糯米粉浆混合后蒸熟,便成了栀粿。

吃的时候不用刀切,用白线割开成片状,再蘸点白糖吃下,就能对抗一整个“恶月”。

而吃栀粿又被潮汕人称为“吃壮”。

▲栀粿,和甜粿有点像,用纱线分解成块蘸白糖味道好极了

小时候大人们总会一边把“壮”端上桌,一边给小孩们科普,吃完壮,身体越来越强壮。

身体强不强壮不知道,只是其他小孩到端午能想到的是粽子,而潮汕小孩则特别点,脑海里都是“壮壮壮”。

在大人们锲而不舍的熏陶下,每个潮汕小孩都能说出一二粿的寓意。

形状如寿桃的红桃粿,象征着吉祥如意。

表面蒸到裂开的酵粿,又叫发粿,裂开那部分叫“笑嘴”,“笑嘴”越大,越发好运富贵。

清明祭祖用的朴籽粿,是潮汕人特有的缅怀先人方式。

除开过节,方方面面生活里,潮汕人都能跟粿扯上关系,并且巧妙赋予美好意义。

像潮汕地区特有的成人礼“出花园”。

每个孩子到15岁时,父母都会在七月初七或者挑个吉日给孩子“出花园”。

做点象征吉祥的粿品拜祭公婆神,洒上12种鲜花泡的水,寓示孩子可以走出花园,长大成人。

还有婚嫁丧葬等等,粿都是必不可少的东西。

小时候觉得大人这些都很迷信,做不完的粿,拜不完的神,不懂为啥要劳神费力做粿拜神。

后来才逐渐能理解一点,被赋予各种意义的粿其实是对美好的相信。

而做粿,则是潮汕人亲手给了自己相信美好的能力。

图1 | 微博@Jeyry

对美好的向往藏在粿里,对家的思念一样藏在粿里。

在潮汕,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无苦奈何舂甜粿”。

以前,为了有更好的生活,潮汕人背井离乡去外打拼。

其他食物容易变质,但甜粿保质期长,所以出门前都会做上些许甜粿来充饥。

那些迫于生计的心酸,对于家里妻儿的思念,都在路上吃上一口甜粿后再也克制不住。

这是那时,也是如今在外打拼的潮汕人最好的写照。

很多在外的潮汕人,见到有卖粿的小店或是小摊都会上去瞄一眼,因为在大家眼里:

粿里都是家乡的气息。

图1.图2 | 林碧鸿 李维照 摄

潮汕人,是一个恋家的群体,所以都对粿情有独钟。

小的时候,对节日都没啥概念,但当阿嬷拿出面粉开始揉面,就知道要过节了。

每当这个时候,潮汕小孩都会异常开心,要做粿了。

学着阿嬷的模样,围在小桌前,揪点面团,揉成碗状,用勺子挖点馅填充,包起来后搓圆,再摁进模具里印出形状雕花。

而阿嬷总会在一旁教着怎么做更好看,一边不断提醒不要弄脏衣服。

但再多提醒都无济于事,小孩们再怎么努力都会辜负阿嬷。

做完下来总会一身都是面粉,等粿蒸熟,都能轻易分辨出哪个粿是自己做的,粿皮很厚的都是自己做的。

尽管如此,小孩们每次做粿也还是会执着围在小桌前玩,阿嬷也会耐心在一旁教导。

这是只属于潮汕人的儿时回忆,而这些回忆让每个潮汕人把粿与家划上了等号。

每逢过节前,你都能发现身边一些潮汕人早早订好了回家的车票,没有一个潮汕人不想回家,只有回家,才有过节的气息。

但更多时候,迫于工作原因,很多时候都不能回家。

这个时候,从家里寄来的粿便成了潮汕人最好的慰藉。

蒸上一盘热气腾腾的粿,吃完再和家里人通个视频扯扯家常,虽然不能团聚,但内心还是足够温热。

粿,是家。

可以说,一只小小的粿里,包满的是家人的思念和叮嘱。

没有任何食物能取代粿在潮汕人心中的地位。

正如没有任何一个潮汕人不思念家乡。

几年前,粿被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本该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但我却有点担忧。

最近几年回到家乡,发现一个很小的细节:大家做粿再也不是用以前的木制粿印,而是塑料粿印。

这是一个信号,某些东西在消逝的信号。

要知道想做好一个粿,是很讲究的事情。

最关键的是粿印。

▲木制粿印(图1图2来源网络)

以前潮汕人都用木制粿印,比起如今千篇一律的塑料粿印,印出来的粿精细又漂亮。

原因无他,雕刻粿印得花很大一番功夫,从选木料到打磨,任何一步都马虎不得,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但在这个快节奏时代里,木制粿印逐渐被流水线制成的塑料粿印取代。

掌握这门手艺的一代人逐渐老去,后继无人,小时候随处可见的木制粿印变得寥寥无几。

紧随其后的,是做粿这门手艺。

虽说潮汕人对粿情有独钟,但做粿实在麻烦,对年轻一代而言毫无吸引力可言。

很多潮汕人也逐渐移居大都市,一年才回一次老家,为了方便,更多人直接从市场买粿。

久而久之,这门手艺开始逐渐失传。

图1图2 | 来源于网络

还有那些与粿有关的俚语。

用来形容绝不可能的“乞食丢落粿”;

形容善做表面文章的“贤做雅粿”;

形容事情露馅的“咬破粿”......

都伴随着这门手艺衰落而走向落幕。

说实话,是挺让人难受的。

会不会有一天,老一辈逝去,下一代长大成人,掌握这门手艺的人已是屈指可数。

那些幼时乱做粿的乐趣,对蒸粿的期待,阿嬷的叮咛都只能停留在记忆中。

这无疑会给潮汕铺上一层悲伤的底色。

图1图2 | 来源于网络

今年过年,我回到汕头,有天在老城区里散步,不远处传来“铛铛铛”很有节奏的声音。

很熟悉的声音,越来越近。

那是卖草粿的阿伯,骑着一辆老旧单车,后座的锅里装满了草粿。

以前最喜欢的就是攥着奶奶给的几张几毛钱纸钞买上一碗解馋。

但如今卖草粿阿伯越来越少,我也已经好多年没见过用这么古老的卖草粿方式。

等他靠近,我叫住他:

“伯啊,草粿若齐钱,物碗来。”

我用手机扫了一下挂在车头的二维码付了钱。

随后阿伯重新骑上自行车,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

“铛铛铛,铛铛铛......”

声音越来越远......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新专辑叫《最伟大的作品》?周杰伦方回应:以公司官宣为准

新专辑叫《最伟大的作品》?周杰伦方回应:以公司官宣为准
6月20日,周杰伦方发文回应新专辑名字传闻,表示:“关于周杰伦最新专辑,网路讯息很多,请以公司官宣为准,请大家耐心等候。”据悉,6月19日,周杰伦新专辑先导纪录片上线,其新专辑将于7月15日上线,引发众多网友的讨论和期待。之后,有传闻爆料称周杰伦的新专辑名字叫做《最伟大的作品》。...

赵丽颖片场带5个助理,与同剧组演员关系生疏,身材佝偻满脸疲倦

赵丽颖片场带5个助理,与同剧组演员关系生疏,身材佝偻满脸疲倦
近日,有网友晒出一组《与凤行》的路透画面,瞬间吸引不少人的围观,因为这一次《与凤行》可是网友们目前期待值最高的古偶大戏,由赵丽颖林更新挑大梁,着实令人有点期待呢。当天赵丽颖穿着戏服正在休息看剧本,并且赵丽颖还一边吃东西一边背台词,网友们都调侃赵丽颖还真的是一枚小吃货呢,说好的女演员要保持身材呢?不过...

河南省车驾管业务延期办政策3月1日到期

河南省车驾管业务延期办政策3月1日到期
河南全媒体网讯(正观新闻·郑州晚报记者 张玉东) 2月18日,郑州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提醒广大车主,去年10月,受疫情影响,河南交警推出车驾管业务延期办理举措,一转眼半年快过去了,生产生活秩序早已恢复正常,之前出台的驾驶证审验换证、机动车检验等业务延期办政策也将于今年3月1日停止执行。据了解,去...

货币战爆发!韩国全线“开火”每小时汇报“战况” 拜登酝酿新规应对危机

货币战爆发!韩国全线“开火”每小时汇报“战况” 拜登酝酿新规应对危机
全球金融市场的监管风暴将至?首先是,韩国监管当局正在严阵以待,以应对韩元的贬值、外资的做空。当地时间9月19日,韩国经济日报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当前,韩国外汇当局正在要求各大银行每小时报告一次美元交易、外汇相关头寸等实时数据,以加强对韩国外汇市场的监控。同时,拜登政府也在做风险应对举措。据道琼斯新闻报...

“天价”殡葬费的背后:从业者却普遍收入不高 问题出在谁身上?

“天价”殡葬费的背后:从业者却普遍收入不高 问题出在谁身上?
由于传统文化里对死亡的讳莫如深,难以为外人所知的殡葬一直被公众理解为一个暴利行业。每平方米数万元的墓地、标价堪比名牌的高档寿衣,与数千元的月人均收入相比,动辄上万的殡葬费用常常让人感叹“死不起”。最近被推上风口浪尖的北医三院,更是因为3.8万元的“殡葬费用”,成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那些离奇的“沐浴SPA...

河南博苑律师事务所 党支部开展“六一”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河南博苑律师事务所 党支部开展“六一”关爱留守儿童行动
日前,河南博苑律师事务所党支部与新乡市红旗区律师第二联合党支部共同携手获嘉县妇联、获嘉县中和镇党委办及南街、西街村委会,组织20余名党员律师深入乡村,为困境留守儿童送去学习用品、生活物资,以法治温情助力乡村振兴,为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增添温暖底色。 南街村12岁的杨某姐弟三人同属品学兼优...

智慧环保建设能不能搭上“新基建”的车? 发展空间何在?

智慧环保建设能不能搭上“新基建”的车? 发展空间何在?
新基建的热度还在持续蔓延,叠加环保来看就可以概括为 智慧环保迎来了一次新机遇 。 你觉得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NONONO!当然不简单。 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与通信技术,构建...

杨幂采访透露想再演一次反派:尝试不一样的

杨幂采访透露想再演一次反派:尝试不一样的
谈及自己的作品,杨幂表示想再演一次反派,“给自己一个挑战,尝试不一样的”。杨幂新浪娱乐讯 10日,杨幂接受杂志采访内容公开,谈及自己的作品,杨幂表示想再演一次反派,“给自己一个挑战,尝试不一样的”。此前,她演过《神探狄仁杰前传》里的“玲珑”,《刺杀小说家》里的屠灵,都是令人惊艳的反派角色。...

糖尿病还伤大脑?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可能加速脑功能衰退

糖尿病还伤大脑?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可能加速脑功能衰退
据《华盛顿邮报》6月7日讯息,国际权威期刊《eLife》近日发表的一篇论文显示: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人,大脑的衰老速度似乎比正常人快26%。该项研究发表于5月24日,第一作者是来自美国石溪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的Botond Antal教授。研究人员对20314 名50岁-80 岁的人群分别进行脑部扫描、脑功能测试和数据统计,比较了患有和未...

四川的医院空调停开、电梯停运、走廊灯关闭?回应来了

四川的医院空调停开、电梯停运、走廊灯关闭?回应来了
近日,受极端高温天气,四川地区电力供应压力较大,“四川停电”“四川限电”等消息屡登热搜。有四川网友在微博表示,“为什么限电限到医院来了,空调关了也没有电扇,上班的苦不堪言,来医院看病也苦不堪言”。健康时报咨询了四川当地的多家医院,了解“限电”下的医院用电情况。8月25日,四川大学华西天府医院运行保障科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