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教育文艺

大学生婚育意愿将怎么变化?研究称取决于公共政策如何缓解个体压力

发布时间:2022-07-02 09:44:02 作者:单栗 点击:197 【 字体:

未来,中国青年的婚育意愿和行为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近日,2022年第3期《妇女研究论丛》刊发的文章指出,从2021年中国大学生婚育观调查(最终获得9775份有效问卷)来看,虽然大学生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但这种变化还是温和而渐进的,短时间内还无法动摇婚姻与生育的制度性基础。在下一阶段,婚育结果的变化趋势将取决于公共政策在多大程度上能缓解个体在婚育成本与个体发展上的压力。

文章进一步解释称,一方面,需要塑造良好的婚育文化,从政策和制度上保障青年的个体与职业发展。在婚姻生育逐渐从个人发展的“基石”变为“顶石”的过程中,帮助青年更好地自我实现不仅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幸福感,也有利于其实现理想的家庭模式,间接促进结婚意愿和生育率的回升。

另一方面,鉴于性别间日益分化的婚育观念与需求,公共政策更需要统合两性的需求。特别地,增加婚育对女性吸引力的方法不是让女性回归家庭,而是尊重和保障其发展的权利,破除公私领域的性别歧视与固化的性别角色。

与此同时,让男性更多参与家庭事务,并不只是为了分担女性的责任,还是将男性从刻板性别文化中解脱的方式。和谐平等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所能提供的精神和情感价值、家庭成员间的互助能力,才是现代社会结婚和生育对个体最大的吸引力。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家庭与性别研究中心教授李婷,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郑叶昕以及2021级博士研究生闫誉腾。

男大学生倾向的前五项生育促进政策

男大学生倾向的前五项生育促进政策

女大学生倾向的前五项生育促进政策

女大学生倾向的前五项生育促进政策他们归纳道,

一、大学生仍然对婚育抱有期待,但婚育的价值基础已经发生变化。

仍然有超过60%的大学生将婚姻作为人生既定选项,虽然大学生对婚前同居接受度较高,但只有3%将同居看作婚姻的替代,与明确表示不结婚的群体合计占比不到10%。其次,生育仍然是绝大部分大学生理想人生的一部分。超过80%的大学生期待儿女双全,仅有4.06%的大学生理想子女数为0。最后,大学生仍然将婚姻视为生养子女的必要条件,仅有6%的青年接纳非婚生育,远远低于对不婚、丁克等其他非传统婚育行为的接纳程度,说明在大学生的认知中婚姻与生育的绑定关系依然紧密。这些发现意味着中国大学生的婚育观并未发生转型性变革。

二、大学生低婚育意愿的主要原因是婚育阻力而非观念转变。既然婚姻和生育仍然是大学生最重要的人生选项,低迷的婚育意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感知的婚育阻力所导致的。例如,在抑制结婚因素的排序中,低欲望选项被排到了最后,而婚育成本和工作的竞争性压力成为被大学生提及最多的阻碍因素。高竞争与高压力也是抑制婚育意愿的重要因素。

三、大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婚育意愿负相关。无论是以家庭的户籍、教育和经济支持水平,还是主要成长地区和所在学校的层级作为测量,大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其婚育意愿均呈显著的负相关,即大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结婚的意愿越低,理想和意愿子女数也越少。这种负相关符合经典人口转变框架下社会经济发展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但在中国大学生中并没显现出近些年来在西方社会中出现的社会经济地位与婚育行为的U形逆转。从另一角度而言,相比于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大学生,地位较高的大学生更能感受到婚育成本的压力,也更加在意婚育与个体发展机会的潜在冲突。换言之,社会经济地位更高的大学生更强烈地感知到个体的社会风险及其相应的婚育的阻力。

四、大学生的婚育意愿和观念显现出显著的性别分化。女大学生不仅结婚意愿显著低于男大学生,意愿子女数少于男大学生,而且感知到的婚育阻力更大,生育效用也更低。与此同时,男女大学生对婚育的顾虑因素与对政策的期待上也出现明显的分野。男大学生更在意婚育成本的降低,而女大学生更在意个体发展的机会。男大学生不仅在观念上更加保守,也受到传统性别角色更强的约束,成为婚育成本更强烈的感知者。近年来网络上性别议题的争辩,看似是两性的对立,实则是制度与文化的双重枷锁既阻碍了女性谋求发展的需求,又赋予了男性成本承担者的定位及其经济负担,进一步导向了低婚育意愿。

五、不同的圈层文化对婚育意愿呈现出不同的效用。动漫、网文圈与婚育意愿的负相关更强,它们的共同特征是均有很强的内容生产属性。这些内容大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抽离或者理想化,构建起具有反差性的平行空间,削弱青年对现实空间的需求与期望。与此同时,青年在现实世界的多元价值观也会投射到动漫与网文等网络内容生产中,呈现出更丰富的婚姻家庭模式以及更前沿的性别角色实践,又反过来塑造了这类圈层文化的叙事底色。因此,大学生的互联网和圈层文化参与和婚育观正在形成某种意义上的互构。

“需要真正理解的是,低迷的婚育意愿只是社会演进中现实问题的延伸,而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未来的研究需要形成更宏大的框架来统合各种驱动婚育观变动的机制,以期构建出更能反映中国特征与时代特征的理论体系。“文章最后写道,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本次调查对象的大学生群体只是中国年轻人的一部分,他们正处在人生中的一个变动阶段,开始接触社会但尚未真正踏足社会。可以预见这些年轻人的婚育意愿和观念均会随着其生命历程的演进而发生改变,追踪大学生后续态度和行为的变化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欧盟强制统一使用USB-C接口最后期限定了:2024年12月28日

欧盟强制统一使用USB-C接口最后期限定了:2024年12月28日
IT之家12月8日消息,今年10月24日,欧洲理事会批准了欧洲议会的通用充电器新规,最终确定了立法程序,这意味着到2024年底,USB-C接口将成为手机、平板电脑和耳机等一系列电子设备的强制要求,用户不再需要每次购买新手机或类似设备时都购买不同的充电器,所有这些都可以使用同一个充电器进...

《独行月球》回应“偷票房”传言 将对造谣者维权

《独行月球》回应“偷票房”传言 将对造谣者维权
8月16日,电影《独行月球》针对近日网络上突然出现的有关“《独行月球》偷票房”的言论发布声明。片方表示不会姑息和纵容恶意、随意造谣中伤的行为,并出具律师函进行维权:“剧组将采取法律手段,坚决维护一部电影应有的尊严和正常合法权益。”...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今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今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
河南全媒体网讯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消息,2023年春节假日成为2020年以来最好的春节假日旅游市场,拉开了全年旅游经济“高开稳增”的序幕。预计二季度旅游市场将进入预期转强和供给优化的新通道,暑期有望迎来全面复苏,避暑旅游很可能接近甚至达到疫前同期水平。预计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约45.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

多国多条航线复航!出国留学先搞清雅思和托福的区别

多国多条航线复航!出国留学先搞清雅思和托福的区别
7月12日,中国民航局举行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同时官宣了一个对海外游子们来说久违的好消息!会议上,民航局运输司副司长徐青在回答封面新闻记者提问时表示:“考虑到海外留学生回国等国际人员往来需求,民航局根据疫情形势发展、近期防控措施的优化、地方接受国际航班保障能力的提升,将稳妥有序恢复国际定期客运航班的工作,加快推...

尽职调解化纠纷 心系群众显真情

尽职调解化纠纷 心系群众显真情
日前,获嘉县太山镇村民郭某及家属来到获嘉县矛调中心,送上一面“尽职调解化纠纷 心系群众显真情”的锦旗,感谢为他们解决了烦心事。这背后有什么缘由呢?9月11日,郭某慕名来到获嘉县矛调中心反映:去年9月1日,其与某物业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在一企业做后勤服务工作。今年2月1日上班期间,其在清理水沟时因不慎左臂被机...

上半年营收和净利齐涨四成,广汽做对了什么?

上半年营收和净利齐涨四成,广汽做对了什么?
凤凰网汽车评论上半年车市波云诡谲,广汽却拿出了难得的好业绩。财务方面,广汽集团营收和净利大涨四成。销量方面,以115万辆的成绩,实现逆市12%增长。自主品牌方面,广汽埃安混改后完成A轮融资挂牌,预计投后估值超千亿,产品月销也突破2.5万。尽管2022上半年,停产、供应短缺、原料涨价与下行压力重重叠加,挑战巨...

长期咳嗽老不好,记住这5点,咳嗽自然远离你

长期咳嗽老不好,记住这5点,咳嗽自然远离你
引起人们长期咳嗽的原因有很多种,比方说日常的感冒,或者是肺部出现了疾病,或感染,甚至是其他一些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引发患者出现久咳不散的一个现象,这对于人体的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而且会影响到患者朋友日常的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掌握一些辅助治疗的手法,相当的关键,比方说以下这几点注意事项?就是需要长期咳嗽...

曝出X丑闻,这变态活该凉凉

曝出X丑闻,这变态活该凉凉
近几天刷屏全网的#艺考性侵#事件,不禁让厂长愤怒发问——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现如今,师德在这个社会已经一文不值了吗?相信,整个事情发展这般地步,是很多人没预料到的,毕竟,最初我们只知道是北电的学生赵韦弦,诱骗女生的私照;谁知,到后面会牵扯出著名艺考机构的老师杜英哲。多名学生实名举报他,其在任教的十余年...

中国五大“春”城 一筷子下去都是春意

中国五大“春”城 一筷子下去都是春意
最美人间四月天,本该是最惬意的踏春时节。然而由于疫情反复,不少城市仍处于封控阶段。只愿代表希望和转机的春天,能捎来春的祝愿,让疫情早日退散,将春天还给春天。如果问及大多数人,关于“春”的记忆,最先想起来的一定是风景——荡起杨柳的缕缕春风,绽放如锦的簇蔟春花,或是落恣漂流的汩汩春水……但你可曾想过,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更好统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更好统筹”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的重要一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明年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守正创新,并提出“六个更好统筹”——“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此次会议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