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教你大暑如何祛暑生津,护阳养心
发布时间:2022-07-25 09:03:18 作者:单栗 点击:462 【 字体:大 中 小 】
大暑,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正值中伏前后。“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是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期,很多地区经常会出现35-40℃的高温天气。暑热伤津耗气,血液粘稠度增高,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病。
大暑节气,如何防暑降温,为您提供以下几个建议。
消暑生津:大暑时节,天气炎热,出汗多,水分、盐分流失量大,暑伤气阴,所以需及时补充水分,每日饮水量在2000ml以上;多食用一些营养丰富、具有清热解暑效果的应季蔬菜,如丝瓜、黄瓜、绿豆、豆芽、冬瓜、鲜藕、荷叶、西瓜等开胃清暑祛湿之品。还可选择生津止渴饮品,如酸梅汤、菊花茶、绿茶等常温饮品。切忌过食生冷,易直中中焦脾胃,反而导致肠胃不适,消化不良、呕吐腹泻、胃肠感冒等。
健脾祛湿:“暑天无病三分虚”,暑气过剩,易伤津耗气,人们在大暑炎热之季,常感口渴、疲乏、无精打采;暑多夹湿,“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暑湿胶着,可表现为饮食不振、肢体酸懒。大暑期间的饮食,以清淡、健脾、祛湿为主。夏在五行属火,五味为苦,夏季适当食味苦之物如苦瓜、百合、菊花、苦丁茶等有解热除烦之效;苦能燥湿,有提神醒脑之效,有利于炎热的夏季恢复精力和体力。大暑伏天,可食用淮山药、生山楂、绿豆百合粥、薏米小豆粥等能够健脾开胃、增进食欲的食物。
养心调神:《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大暑,暑热之气比较旺盛,也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期,中医学理论认为,夏季应心,在此时节,养心成为养生的关键。高温酷热,易生心火,容易出现心烦急躁、无精打采、睡眠不安等,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心绞痛频发、卒中风险增加,为此平时多注意起居规律,保证睡眠充足,情绪稳定,“心静自然凉”,《养生论》云:“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大暑伏天,运动避免过于剧烈,宜选择清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可选择游泳、钓鱼、慢跑、散步等活动,微微汗出,不大汗。
防暑护肤:民间有“冬天暖,夏天凉,伏天不要晒太阳”的说法,夏日炎炎,上午11点至下午4点是阳光照射最强的时候。过强的紫外线可造成皮肤和眼睛的损伤,出现烧灼感或者刺痛感,甚至出现皮炎、色素沉着等。应避免伏天长时间太阳光直射,做好防晒防暑降温。
大暑注重养阳:《养生论》“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蜜冰、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天气炎热,阳气外张,皮肤腠理开泄,若过食饮冷、空调温度过低、运动后冲凉或吹冷风,极易风寒直中,损伤阳气,出现精神萎靡、身体畏寒、四肢冰凉等。《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大暑节气,宜顺时而养,顾护体内阳气,故有“春夏养阳”之说。大暑节气,除避免贪凉饮冷以外,可适当食用温性食物,比如生姜、羊汤、鸭汤等,或热水泡脚、洗热水澡,适当运动以助排汗,排除湿冷寒气。此外,大暑是全年阳气最盛、体表经络气血最为旺盛的时节,此时腠理开泄,有利于药物渗入,对于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风寒湿痹病患者而言,此时可通过内服或外用药物,辅助阳气以驱除体内寒湿之邪,比如“三伏贴”,即为冬病夏治的最佳治疗时机。
大暑节气,暑热酷盛,夹湿困脾,心火易盛,当祛暑生津、健脾养心!暑热耗气,贪凉饮冷易耗阳气,尤当顾护阳气!


获嘉县司法局驻武贾洲村工作队 组织开展迎“七一”主题党日活动


布洛芬和布洛芬缓释有啥区别 都能起到退烧作用吗?


18元提前解锁这部热播剧大结局?已有近77万人预约 保守估计吸金百万


当花样百出的“杀猪盘”走向国际 美国人被套路傻了


TikTok电商出海遇两极:欧美推不动 东南亚喊真香


男子替车祸伤者叫救护车反被讹 拽车门堵车前不让走


猎杀推特的阳谋:马斯克背后站着哪些人?


获嘉县开展服务型 行政执法“微宣讲、走基层”活动


五部门发文虚拟现实走进课堂 推动教学模式向自主体验升级


“中国天眼”发现疑似地外文明信号,“三体人”真的存在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