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亏损!海底捞拉响“警报”:最高亏损2.97亿元 两大原因致持续亏损
发布时间:2022-08-15 09:16:22 作者:单栗 点击:220 【 字体:大 中 小 】
8月14日晚,在港上市的海底捞发布盈利预警,2022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预计最高下滑17%,净利润将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亏损局面,最高亏损2.97亿元。
因战略误判,2020年疫情初期逆势疯狂扩店的海底捞在2021年急刹车,短时集中关店数百家,为此2021年海底捞出现上市后首个年度亏损,而41.6亿元的巨大亏损额将上市后几乎三年的累计净利润一把亏光。情急之下,海底捞推出“啄木鸟计划”,旨在进行战略收缩并加强内部管理,目前看该计划暂时未能快速扭转困局。
海底捞股价今年以来也继续低迷,自去年2月高点算起,最高跌幅达到83%,一度高达4800亿港币的市值如今已不足千亿。
就在一个月前,海底捞公告分拆海外业务运营主体特海国际在港交所单独上市。
两大原因致持续亏损
根据海底捞这份盈利预警,公司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收入预计不低于人民币167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最高下滑17%,2021年同期收入约为人民币201亿元。
对于营收下降,公司称主要是由于2022年3月至5月新冠疫情影响导致中国大陆地区部分餐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导致客流量减少,以及因“啄木鸟计划”餐厅数目对比2021年同期减少。
净利润方面,2021年同期公司净利润约9650万元,而其预期今年上半年将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2.25亿至2.97亿元。这也延续了公司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亏损态势,去年全年海底捞巨亏41.6亿元,主要发生在2021年下半年。
海底捞将预期亏损归咎于两大方面,一是“啄木鸟计划”下部分门店关停及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情的影响,发生的处置长期资产的一次性损失、减值损失等合计约人民币2.55亿元至3.27亿元;二是中国大陆地区2022年3月至5月新冠疫情反复,若干餐厅在一段时间内停止营业或暂停堂食服务,但仍有固定开支及员工成本产生。
所谓的“啄木鸟计划”,是海底捞面对突然困境于2021年11月推出的收缩扩张战略、加强内部管理的经营计划,该计划由公司执行董事兼副首席执行官杨利娟领导。
“啄木鸟计划”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持续关注经营业绩不佳的门店,包括海外门店,并相应采取改善措施;重建并强化集团部份职能部门,恢复大区管理体系;在科学考核各部门的前提下,持续向员工传达企业文化及“双手改变命运”的价值观,并大力倡导爱和信任为核心的奉献精神;适时收缩集团的业务扩张计划。
在该计划下,海底捞在去年四季度短短一两个月时间关店近300家,2021年年报显示,海底捞门店总数下降到1443家,超过90%在中国大陆地区。
分拆海外业务主体单独上市
7月13日晚间,海底捞公告海外业务运营主体特海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特海国际”)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
招股书显示,特海国际于分拆上市前的股东架构中,海底捞持股90%,雇员激励平台持股10%。本次分拆,海底捞拟将其所持有的全部特海国际股份,按照各股东于记录日期在海底捞的持股比例分派。分拆完成后,海底捞将不再保留特海国际的任何权益,特海国际将不再为海底捞的附属公司,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将成为特海国际的直接控股股东。
这也意味着特海国际如果上市成功,海底捞创始人张勇将继海底捞、颐海国际后,收获火锅板块的第三家上市公司。
招股书显示,海底捞于2012年开设位于新加坡的首家海外餐厅。自此,其逐步扩大海外的餐厅网络,截至2019年1月1日在5个国家开设24家餐厅,截至2022年3月31日,海底捞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及大洋洲的11个国家拥有97家餐厅。
不过,特海国际实际上至今仍未盈利,且过去三年亏损持续扩大。
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第一季度,公司净亏损分别约为3300万美元、5380万美元、1.51亿美元及2850万美元。在招股书中,特海国际将业绩亏损归结为新餐厅比例高及疫情影响。持续亏损下海底捞放慢了海外开店节奏,2021年特海国际新开设了22家餐厅,较2020年的36家有所减少,2022年第一季度则新开了3家餐厅。


获嘉县司法局组织律师到人民医院开展法律执业培训


杨威: 坚持不懈追求卓越 为人民调解贡献力量


不看好刘亦菲新剧?4位从电影转电视剧的大咖,个个作品接连扑


用了卸妆油还要用洗面奶吗?卸妆的正确步骤是什么?如何正确选择卸妆产品?


广西最好吃的城市,江湖气足,美食顶呱呱!


30年后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什么样子?

谈及大湾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时,肖耿认为其挑战主要是有两套不同的体系。肖耿指出,港澳大湾区非常特殊,它是衔接中国内循环和外循环最重要的一个地区。因为它之间有两个不同的体系:以港币为基础的一个经济体系和以人民币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两个体系的独立性是整个大湾区制度多元化的一个优势,但同时也是挑战。
“两套体系之间,不管是(生产)要素的流动、人才(的流动),还有资金、信息(的流动),都是有障碍的。现在主要的挑战是需要克服各要素在两个不同系统之间的流动障碍。因为如果有这些障碍,整个大湾区内部的发展潜力,即它的制度多元化,跨两个系统的优势,就没办法发挥。”肖耿表示。
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大湾区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何独特优势?王华表示大湾区有四大独特优势,分别是:历史的优势、产业溢出的优势、自身产业引领优势以及国际人才的汇聚优势。
其中,王华特别强调了人才优势的重要性,他认为所有的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而在汇聚人才方面,王华认为香港应该要进一步起到“超级联系人”的作用。“我们希望在大湾区这样一个大舞台上,香港作为一个‘超级联系人’,可以通过地域进一步畅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教育国际化、医疗国际化等方面共同发力,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在此安居乐业,提升香港国际竞争力。”
全球通胀高企,金融危机会再度来袭吗?
谈及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于学军判断,在三年之内全球很可能发生金融危机。目前全球的流动性过剩,程度比2008年的情况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现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产品和制度,以及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都要比2008年之前要更好。
于学军认为,美国尤其是欧洲对通胀做出了误判,把解决通胀问题的最佳时机错过了。如果从去年五六月就开始加息,就不用这么匆忙。但是当时欧美都误判了,因此现在只能“暴力加息”,这对经济的扰动就会很大。
针对欧美近期都纷纷开启的加息模式,邓海清认为,欧洲的危机远比外界想象得严重,甚至是全世界最严重的地方。究其原因,一方面,因地缘政治问题,整个欧洲产业链处于崩溃状态,这令欧洲的通胀几乎看不到下降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欧洲央行仍然一意孤行加息,很大程度上是想要稳定汇率,但这对于欧洲来讲,无异于是在通胀之外再增加了一层压力。
基于此,邓海清认为,现在在全球来看,欧洲境况最差,未来不仅可能出现金融危机,也可能是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交叉出现。
而在王丛看来,美联储今年以来的频繁加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国内经济的本质性问题,“加息”的手段更像是饮鸩止渴的一剂“猛药”。而加息带来的资本回流问题也正令其他经济体经受着不同程度的考验。
9月21日上午,备受期待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正式开幕。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将发表开幕演讲,阐述“香港在大湾区的角色及优势”。 深圳市市长覃伟中,紫荆文化集团董事长毛超峰,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戴相龙,香港科技大学候任校长叶玉如,法国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副主席、欧洲央行前行长、法兰西银行名誉行长尚•克劳德•特瑞谢等嘉宾也将发表开幕演讲,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香港金融中心地位”、“金融与创科如何相互助力”、“全球通胀、能源危机及气候变化应对”等热议话题。
9月21日,论坛还将围绕美联储加息、俄乌冲突、欧债危机、能源危机等一系列主题,邀请香港交易所主席史美伦,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徐留平,香港证监会前主席、中国证监会前首席顾问梁定邦,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万科集团创始人、董事会名誉主席王石等等重量级嘉宾,开展圆桌探讨及凤凰云夜话。
本次论坛由东方豪华旗舰MPV红旗HQ9首席战略合作支持,同时获得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德鲁克管理学院、法国里昂商学院等学术机构支持,合作媒体包括有星岛新闻集团、香港大公文汇传媒集团、明报、香港商报、亚洲周刊、紫荆杂志社、中国基金报、21世纪经济报道、界面新闻、每日经济新闻、财经、经济观察报、中国企业家、财联社、金融界、新京报、同花顺、万得等。
凤凰湾区财经论坛2022完整议程如下:

感染后,如何居家治疗?家人如何防护?


虚假WiFi恶意套路用户 继续加大个人信息保护知识科普


捷途T-1内饰草图曝光,采用复古硬派越野设计风格


各大高校第一批录取通知书陆续送达,新生收获哪些惊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