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评下班前发手机电量截图:员工不是机器人
发布时间:2022-04-21 09:02:52 作者:单栗 点击:259 【 字体:大 中 小 】
上学的时候最让人脊背发凉的是什么?是教室后门窗冒出的那张熟悉的脸。
上班的时候最让人恐怖的是什么?是明明窗户外没有偷看的眼睛了,却分分钟都处在被监控的状态。
近日,一公司领导要求员工下班前将手机电量消耗截图私发检查,看员工所刷应用,反推其工作时间都在干什么,顺藤摸瓜,检查谁在“摸鱼”。
此事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央视网也进行了评论。
央视网表示,员工不是机器人,不可能永远工作着,不可能8小时全程保持高度集中,期间需要一定的调节。
“摸鱼”要管,但管太密了、太苛刻了,就会矫枉过正。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便坐在办公室里,不玩手机,不刷视频了,老老实实坐在工位上,就一定是在专心工作吗?不能思考人生吗?
制度太严苛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看上去恭敬顺从,内里却异常排斥,还指望什么归属感、凝聚力、战斗力?
领导如果喜欢看截图,有一百种办法可以把截图做得漂漂亮亮。可是那对于实际工作有什么好处吗?
公司管理者,即使业务能力再强,也不能凡事亲力亲为,还得依靠团队、依靠手下的员工。
而员工不是机器人,不可能永远工作着,不可能8小时全程保持高度集中,期间需要一定调节,为开启下一阶段蓄力。
对于当下的年轻人,聊天、刷视频、来一把游戏,就是一种调节手段。别把合理的调节泛化成过分的“摸鱼”。
与其人为增加隔阂,制造紧张气氛,不如多琢磨琢磨,怎么通过人性化的举措提高效率,照顾合理需求,科学安排管理,保障一个员工、一个人应有的空间,扩大公司发展的空间。
你遇到过哪些公司监控员工的手段?


获嘉县开展行政执法行为监督检查活动


辉瑞降压药再陷“召回门” 超标的致癌物到底来自哪儿?


获嘉县开展服务型行政执法“微宣讲、走基层”活动


大学生婚育意愿将怎么变化?研究称取决于公共政策如何缓解个体压力


2022谷歌I/O回顾:搜索是主线AI布满全篇,两款新品附官方自曝预告


女子重病转运北京途中身亡 卫健局:“救护车”无执医资质


什么是无症状感染者?会不会传染他人?


因“过于真实”上热搜,《亲爱的小孩》为何“又焦虑又上头”?


买房门槛降低 多地房贷利率进入“3时代”


全国房屋竣工面积跌幅连续两个月收窄 专家:“保交楼”取得积极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