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进行核酸检测
发布时间:2022-07-14 09:11:49 作者:单栗 点击:362 【 字体:大 中 小 】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常温条件下新冠病毒在大部分物品表面存活时间短,1天内全部失活。”7月12日,国家卫健委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进口物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强调各地不再对进口非冷链物品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通知显示,进口非冷链物品指运输温度在10℃以上的进口物品。进口非冷链物品被污染风险分为低风险和高风险2个风险等级。判定为低风险的进口非冷链物品,不再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
符合以下任意条件之一的,判定为低风险:
来自新冠肺炎疫情低风险国家(地区)的进口非冷链物品;所有大宗散装货物,包括煤炭、矿石、化工原料、粮食、饲料、牧草、原木等进口非冷链物品;装载入境物品的航空器、船舶、列车、汽车自离开启运口岸起超过24小时的进口非冷链物品;装卸时不与装卸人员接触的进口非冷链物品;已实施预防性消毒的进口非冷链物品。
不属于以上任一情形的,或无法判定风险等级的进口非冷链物品,按照“从严”原则,判定为高风险。
判定为低风险的进口非冷链物品,运载该物品的交通工具司乘人员中发现有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由地方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研判风险等级。特殊用途的进口非冷链物品由地方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研判风险等级。
判定为高风险的进口非冷链物品,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进口高风险非冷链集装箱货物检测和预防性消毒工作方案的通知》(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20〕277号)规定的分工和流程实施预防性消毒。
不适宜预防性消毒的高风险进口非冷链物品,包括危险化学品、活动物、饲料、饲料添加剂、水果、蔬菜、精密仪器等无外包装或外包装易造成消毒液体渗透污染的物品,不实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和预防性消毒,由地方联防联控机制视情以适当方式进行处置。
通知要求,各地联防联控机制应当严格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相关文件要求落实进口非冷链物品疫情防控措施,抓紧调整进口非冷链物品静置存放规定,不得层层加码。


完成女儿心愿 “摘星星”的妈妈回来了


获嘉县照镜司法所: 用心调解止纷争 握手言和化矛盾


真心为民排忧解难 高效调解情法相济


天津新增感染者75%为中小学生,专家:奥密克戎更易感染儿童


别骂旅游的人“瞎跑”,他们已经够惨了


外卖为何比店里的价格贵?谁在加价?


知网续订费近千万且连年上涨!中科院:不堪重负 停用!


获嘉县组织召开人民调解工作推进会 暨第一次专题培训班


河南省政府国资委制定实施监管企业中长期激励指导意见


TVB女神刚上位就面临重大抉择,或放弃演艺事业
